新闻中心
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第三方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的实践探索与机制完善”中期研讨会成功召开

1.jpg    

    11月14日下午,中国法学会2025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委托课题“第三方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的实践探索与机制完善”中期研讨会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中国法学会 2025 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委托课题“第三方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的实践探索与机制完善”课题组主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纠纷解决智能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人民法治》杂志社、北京市公安局的专家学者,部分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志愿专家以及课题组其他成员参加会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志军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深入研讨第三方介入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模式,评估其效能,并就课题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与挑战交流经验、凝聚共识,为课题的深入推进提供智力支持。课题牵头人、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杜林在致辞中指出,自课题启动以来,课题组通过观摩巡回法庭、走访地方法学会等方式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梳理前沿政策与理论成果深化理论研究,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中期研讨会的核心价值在于汇聚专家智慧,汲取宝贵建议,加强协同攻关,以确保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

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点评发言。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民商事审判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丁文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李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全增,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李凌云,《人民法治》编辑部副主任焦龙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志强,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山东康桥(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刘胜元,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葛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叶晓川等,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其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并围绕研究思路、方向定位、范畴界定与逻辑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jpg

最后,课题主持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润对会议进行总结,课题组将全面吸纳本次会议的意见建议,精准聚焦研究目标,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报告,撰写并提交高质量的成果要报。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扎实完成研究任务,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成果与可操作的实践方案,为推动第三方介入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完善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