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最高人民法院举行诉讼服务中心志愿专家、志愿者及志愿者团队续聘签约仪式
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诉讼服务中心志愿专家、志愿者及志愿者团队续聘签约仪式。中国法学会、全国妇联、北京律协及中国人民大学等第三方组织助力最高法诉讼服务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伟,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军事法学研究会会长任海泉出席活动并讲话,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姜启波主持了活动。
姜伟强调,要充分发挥志愿专家、志愿者等第三方的优势特长和桥梁纽带作用,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诉讼服务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姜伟指出,2016年中国法学会、全国妇联选派诉讼服务志愿专家1323人次,中国人民大学选派诉讼服务志愿者1234人次,他们认真履行咨询员职责,为来访群众提供了诉讼引导、代写文书、法律咨询、心理疏导、代理申诉、矛盾化解等法律服务,为提升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姜伟表示,要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的优势作用,增强对法院工作的信任、理解和认同;要构建多元化解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做好诉讼服务工作。要加强与中国法学会、全国妇联、律师协会和法学院校等单位的合作,协同做好诉讼服务工作,依法、及时、就近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
图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军事法学研究会会长任海泉讲话
任海泉在讲话中指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是法学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志愿专家参与诉讼服务,是最高法院立案庭与中国法律咨询中心,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的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模式。实践充分证明,最高法院与中国法学会共同合作开展的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工作,发展思路是正确的,工作方式很接地气,针对性很强,成效很显著。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包剑平通报了诉服志愿专家的工作情况,充分肯定了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三年来的工作成绩。包剑平表示,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建立了由法学专家和律师组成的工作团队,制定了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确立了“分类化解”机制和存疑案件专家评议制度,化解矛盾成效显著,为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作出重要贡献,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据统计,经过三年的努力,截至2017年6月,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专家团队共接待来访群众3135人次,咨询案件3378件,日平均接待来访群众4人次,每人次平均接待一个半小时。三年来,共有300余名当事人超过半年不再上访,10余名访民与中国法律咨询中心签订了服判息诉确认书。
图为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副主任任伊珊与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姜启波签订《诉讼服务志愿专家选聘协议书》
图为诉讼服务志愿专家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立众副教授发言
仪式上,姜伟副院长为张斌等20名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全国妇联权益保障部、北京律师协会、中国人民大学3个诉讼服务志愿团队颁发了聘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立众代表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发言。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姜启波分别与中国法学会法律咨询中心、全国妇联权益保障部、北京市律师协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负责人签订相关协议。
图为最高法院姜伟副院长为诉讼服务志愿专家代表颁发聘任证书
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闫建国、张泽群,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王涛、特邀咨询员刘敬东,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志愿者代表,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部分干警参加签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