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盘点互联网金融监管大事记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无论是你发出去的不到200块的“红包”,还是把闲钱放进去能一天赚个水果钱的“各种宝”,还是你考虑把钱投到p2p平台赚上一笔,互联网金融已经轰轰烈烈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里。

  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第二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正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也表示,关于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导文件会很快出台。在监管的靴子正式落地之前,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让总理心念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发生了哪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对我们的生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一回合:余额宝引发的互联网金融存废之争终结,力挺派胜出,成为行业监管的起点。

  被李克强总理今年形容为“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在一年前,甚至还在纠结存废之争。去年两会前后,因为余额宝,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鼓励还是取缔互联网金融的大讨论。

  反对者认为,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对发展实体经济没有任何意义,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支持者也不少,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去年两会上明确表示不会取缔余额宝等产品。这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力挺派胜出,而且互联网金融在去年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了互联网金融的正当性,才有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起点,也让我们有了在传统银行之外的更多的理财途径。

  第二回合:央行提出互联网金融五大监管原则,首度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划定基调。

  2014年4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报告提出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五大原则: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报告也对互联网金融点赞,称其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等,让公众对互联网金融有了很多的信任和信心。

  第三回合:互联网金融大佬表示“拥抱监管”,标志着行业就规范发展达成共识。

  2014年5月,阿里巴巴下属蚂蚁金服提出“稳妥创新、欢迎监管、激活金融、服务实体”的十六字方针。随后,众多有志于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企业纷纷主动“求监管”。

  行业对规范发展共识的形成,为监管的到来和整体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四回合:私募股权众筹意见稿出台,首个互联网金融官方文件落地,监管制度建设正式开始。

  2014年12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在股权众筹与非法集资之间划定了一条边界,股权众筹模式被纳入正规军。文件对股权众筹融资的性质、投资者、融资者、投资者保护、自律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这一文件出台,标志着政府在大的监管方向和互联网金融制度建设层面首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五回合:银监会架构调整,设立普惠金融部,互联网金融监管组织层面上的建设启航。

  2015年1月末,银监会进行了成立近12年来的首次组织架构改革,其中,新成立的普惠金融部广受关注,因为首次明确了p2p行业监管工作将由此部门来执行。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这意味着监管正因时而变,在组织建设上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步伐。

  第六回合:两会再提互联网金融,科学监管成热点,标志着监管将进入新阶段。

  正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再度成为了热词,民建中央、致公党中央等纷纷就此建言献策,甚至有人士认为今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元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他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该摒弃“一刀切”的思路,实行分级监管。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也应当作为监管幅度调整的重要参考,进而避免过于从风险控制角度追求“抓大放小”,忽视了从行业发展角度“扶优限劣”的作用。(记者:李建平 冯雷 潘林青 孔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