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陈泽宪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刑事法学重点学科负责人,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同年8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国际法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工作;1987年8月至1988年8月作为中美法律教育交流委员(CLEEC)项目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法学院研修;1994年至1997年应邀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修改小组成员参加刑法修订起草工作;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兼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作为国家公派的富布赖(Fulbright)学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从事学术研究。


  研究领域:刑法、国际法、经济刑法、国际刑法、国际人权法。

  主要著作:

   《刑事法治之求索》、《经济刑法新论》、《新刑法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毒品犯罪及对策》、《刑法概论》等。论文:《ICCPR的批准与国内刑事法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性质》、《死刑的限制适用》、《司法独立与权力监督》、《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改革司法体制与防治司法腐败》、《刑法修改中的罪刑法定问题》、《刑事法制发展与公民权利保护》、《市场经济的刑法调控原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化的立法原则》等。

  

阮齐林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检察长(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宣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9至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至2004届)。
  研究领域: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国际刑法

卢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原副庭长。兼任国际刑法学协会副秘书长、执委、国际犯罪学会理事。

  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3年考取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生赴法学习,1988年获法国蒙彼里埃大学法学博士;1988年—1999年在浙江大学任教,广泛涉及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领域。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1999年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国家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8月到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任常务副院长。

  研究领域:刑法、刑事政策、犯罪学、外国刑法

白建军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实证法务研究所主任,刑事法理论研究所副主任,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法律实证分析方法、犯罪学、刑法学、金融犯罪

刘艳红

  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委员,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多家司法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刑法

吴大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二级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云南大学法学院民族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社会管理法治化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暨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委会主任。

  研究领域:刑法学、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犯罪学、循环经济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业务咨询专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咨询监督委员,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咨询监督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曾任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东京都立大学客员研究教授,德国波恩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研究方向:刑法学 

  主要奖励情况:
  《行政刑法辨析》、《刑法的基础观念》获普通高校第三届、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论刑事责任》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奖二等奖;《刑法学》获司法部第三届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曾获司法部部级优秀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第三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等称号;曾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等奖项。

陈兴良

  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1999年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第二届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主要研究成果:个人专著《正当防卫论》、《共同犯罪论》、《遗传与犯罪》等;主编《刑法全书》等20多部;合著《刑法学原理》等30多部;合译《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等4部。

  197712月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198112月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12月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198712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研究领域:刑法理论、主要研究犯罪刑法哲学、刑法教义学、判例刑法学

 

 


周光权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犯罪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

  199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199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刑法学,1999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在四川省司法厅工作;1999年8月博士毕业后到清华大学工作,历任讲师(1999)、副教授(2000)、教授(2005);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日本名城大学法学部访问学者。
    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04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5年获第一届“法鼎奖”(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银奖。

  研究方向:刑法学。

  主要学术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专著、个人教材:《注意义务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刑法各论讲义》(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刑法学的向度》(“中青年法学文库”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合著作品:参与撰写或者担任副主编的作品包括《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新问题探究》(与张明楷、黎宏共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10余部。

高铭暄

  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我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

  曾参加1979年刑法典起草和1997年刑法典修订工作,多次参与中国最高司法机关制订刑事司法解释的研讨咨询工作。先后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中国多种版本的著名学者、著名法学家名录。

  高铭暄教授一直从事刑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独著、主编、合著(译)、参著专业书籍90余部,发表文章250余篇。部分著作曾获得国家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一等奖和中国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刑事立法、国际刑法。


谢望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刑事政策与比较刑法研究所所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央治理商业贿赂专家咨询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曾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研究领域:刑法

 

时延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霞

  张霞,中共党员,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茅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师范大学法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海南师范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获省社科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主编《刑事法治前沿》4部。在研国家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1项。教学方面主持教育部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各1项,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

  研究领域:环境刑法学